台灣經典 Mini 玩家

 找回密碼
 申請帳號
搜索
熱搜: 活動 交友 discuz
查看: 2100|回復: 30

[冷卻系] 換鐵製風扇囉!!

[複製鏈接]
發表於 2013-10-12 22:24:21 | 顯示全部樓層 |閱讀模式
雖然天氣漸漸變涼,比較沒有拉溫度的情況發生,不過還是想把散熱問題解決,聽說鐵製風扇散熱比原廠塑膠來的好!!上了minispars網站 , 也說明了鐵製風扇適合炎熱氣候使用,所以人生第一次在國外網站買東西就給了風扇...




↓ made in the UK 爽度提升了不少
DSCN6472.JPG

↓ 鐵製風扇,希望它能解決飆高溫的問題
DSCN6485.JPG

↓拆下來的風扇
DSCN6514.JPG


↓既然水箱都拆了,就忍痛換矽膠水管(好貴),希望參加今年miniday別顧路,日後有發現1.1水箱蓋,也不怕爆管!!
DSCN6516.JPG


↓舊的拔下來發現老化了不少,想想換矽膠管應該也是正確的@@"
DSCN6519.JPG


↓老闆檢察發現皮帶軸承轉動有異聲,所以也換了軸承,據說這也是消耗品,大保養要更換
DSCN6531.JPG


由於風扇裝上去忘了拍照,照片就只有這些 ,分享給大家參考!! 也謝謝有協會這地方可以吸取許多車友寶貴的經驗
發表於 2013-10-12 23:07:22 | 顯示全部樓層
皮帶軸承!!!
發表於 2013-10-13 07:24:21 | 顯示全部樓層
風扇聲音的大小不知道差異性如何?
可否分享心得?

發表於 2013-10-13 08:09:48 | 顯示全部樓層
換上鐵風扇一定有感覺,
聲音會大些,
高速行駛比較明顯  !
發表於 2013-10-13 11:38:52 | 顯示全部樓層
回覆 3# Micah
如果市區慢慢順順的開.聲音不會很明顯.
如果高速路轉速有過3000轉.聲音是會明確的聽到.
不然找兩部車.各裝塑膠跟鐵製品.
原地怠速空催油門.
聽一下就明白扇葉高轉速拍打熱空氣時產生的聲音差異在哪了.^^
發表於 2013-10-13 15:22:47 | 顯示全部樓層
回覆 5# 小徐

撩蓋~  感謝徐兄清楚的說明!!

發表於 2013-10-13 16:02:46 | 顯示全部樓層
有一好沒兩好........
話說那天關西老咪夜聚有車友把主水箱改在水箱護蓋後面,主水箱那裡改成副水箱,真是大開眼界............
 樓主| 發表於 2013-10-13 16:26:55 | 顯示全部樓層
主水箱改在水箱護蓋後面感覺撞風散熱效果好
發表於 2013-10-13 17:55:58 | 顯示全部樓層
回覆 8# dowm29

主水箱改在進氣柵後面 水箱直接撞風 對水箱而言,對水箱而言是能得到較好的散熱效益問題是~穿過進氣柵的冷空氣與水箱散熱排"熱交換"後升溫的熱空氣流向哪呢?


原始Mini的引擎是直接吹自然風,引擎室的熱空氣藉由兩級風扇抽出車外


簡單的統一鐵風扇的槳葉角度與修正重量平衡 你將能得到意外的收穫
 樓主| 發表於 2013-10-13 20:12:50 | 顯示全部樓層
回覆 9# 永和達


   受教了!!只是感覺大部分的車子水箱都在前面撞風,所以覺得理論上散熱會較佳!! 不過我個人還是感覺mini能盡量保持原味比較好
發表於 2013-10-13 20:53:18 | 顯示全部樓層
回覆 9# 永和達

阿達.真高興看到您又上線了.
發表於 2013-10-13 21:00:10 | 顯示全部樓層
回覆 10# dowm29


除引擎本體外.
變速箱(油底殼)也是重要的撞風散熱處.
將引擎本體含變速箱整個清潔乾淨.
對散熱也會有幫助的.
發表於 2013-10-13 22:30:23 | 顯示全部樓層
請問如何將鐵風扇的槳葉角度與修正重量平衡?

有辦法DIY嗎?
發表於 2013-10-14 00:45:24 | 顯示全部樓層
水箱在前面是最後期mpi的配置
發表於 2013-10-14 11:30:21 | 顯示全部樓層
回覆 14# GIANO

哇這老咪貴多了................
發表於 2013-10-14 11:46:54 | 顯示全部樓層
最早 小黑(MPI) , 是採用 水箱在側邊的配置,
當時 連引擎帶動的 散熱風扇都沒裝.
只裝設 電動輔助風扇,
但是 溫度一樣很低 , 電動輔助風扇從來沒轉過,
除非爬高山路, 才偶爾轉轉~

MPI 與 SPI 似乎在引擎散熱效率上有點不同之處.
我也不會說, 但就是感覺沒那麼容易升溫.
純粹經驗之談 ~~
發表於 2013-10-14 12:32:21 | 顯示全部樓層
回覆 16# jeff

難怪jeff大的小黑會咬人............
發表於 2013-10-14 13:31:28 | 顯示全部樓層
回覆  jeff

難怪jeff大的小黑會咬人............
a1233158 發表於 2013-10-14 12:32


現在咬不動了~~
發表於 2013-10-14 13:53:21 | 顯示全部樓層
回覆 16# jeff
MPI手排壓縮比做到10.0:1.引擎內部機件配重平衡定有要求到一定程度.
加上雙噴油嘴搭配直接點火和更進步的電腦噴射系統.
引擎運作效率高外對溫度的控制也更細微有效果.

運作效率高表示怠.低.中.高速域的油氣混合比皆合適穩定.

如果是化油器系統.
沒搞好的話.不是油太多積炭就是油某區段不夠("腹內高溫"用閩南語念).

至於紅頭噴射....反正全電腦控制(也沒得調).
低速起步油門踩深點.中速加速不能轉速超轉.高速近乎稀薄燃燒.自然沒法子衝衝衝....

以上是跟溫度表刻度的高低變化差異有關聯的..
發表於 2013-10-14 14:21:57 | 顯示全部樓層
小黑怎麼開 也很少過 中線~

個性太冷酷 !!

比較長跑高速, 撞風好的關係吧.
 樓主| 發表於 2013-10-14 18:09:28 | 顯示全部樓層
<----現在處於有看沒有懂的狀態,或許那天開竅就會懂了!!

之前爬文發現這也特別,冷氣應該會很冷 http://www.miniday.com.tw/discuz ... &extra=page%3D1  9樓
發表於 2013-10-14 18:43:38 | 顯示全部樓層
冷氣 散熱排 台灣可以看到三種配置.

1. 台灣版 :  在後車廂底下.
2. 日本版 :  在車頭水箱護罩上緣 (93,94 年日本 mini )
3. 日本版 :  在車頭車側葉子版. (95年後-2000年版本).

理論上:  冷度  3 > 2 > 1.  (以管路耗損來說).

但實際要看冷氣的週邊整體是否都在良好狀態而定.
發表於 2013-10-15 07:58:20 | 顯示全部樓層
補上常見三種風扇的重量差異..

圖一是單片兩頁鐵製扇葉(可裝一片也可裝兩片四葉片.重量就是乘2)

DSCF0180.jpg

圖2是鐵製1.0使用的

DSCF0181.jpg

圖3則是1.3配置的塑膠製品.

DSCF0182.jpg

1(單片)跟3重量幾乎相同.2則放上磅秤後指針直接沉底...XD.
風扇葉片的轉動是跟引擎轉速同步的(但轉速更高).重量越重.
隨著引擎轉速越高.吃掉引擎的動能也越恐怖.
僅供參考^^

圖一單片我裝了將近10年.怠速風量稍嫌不足.行駛中倒是很OK.
所以近幾年更換重量接近的塑膠扇葉.改善點怠低轉速時風量的不足及減少點風扇轉動時的聲音.
 樓主| 發表於 2013-10-15 19:08:49 | 顯示全部樓層
本文章最後由 dowm29 於 2013-10-15 19:10 編輯

樓上2位也太專業了吧!!
實在大開眼界..
JEFF大能把日本冷排裝置了解一清二楚
小徐大竟然有3種風扇
比較好奇的是單片風扇網路說散熱最好,噪音最大,不知3款用過的人感想如何?
(鐵片風扇郵寄包裹寫0.8KG)
發表於 2013-10-16 08:13:03 | 顯示全部樓層
回覆 24# dowm29

他們都是成魔變精..................
發表於 2013-10-16 21:17:48 | 顯示全部樓層
回覆 13# mumukiss
fhss.png 散熱風扇的平衡辦法
1減少各槳葉的重量差距

2A998.jpg

找顆鉛錘一端綁線穿過風扇中心孔 偏垂的一邊即較重者 修減重量使其平衡
fdhfhf.png
2統一每片槳葉的角度


TWT.png


經過這樣的簡單整理 不管什麼幾片槳的扇葉 只要買來直接鎖上的那些~都不是對手
發表於 2013-10-16 21:19:29 | 顯示全部樓層
回覆 11# 小徐

今年實在太忙@@
發表於 2013-10-16 21:22:03 | 顯示全部樓層
回覆 10# dowm29

有些根本很蠢的設計 真的沒必要去堅持所謂原廠
發表於 2013-10-16 21:24:37 | 顯示全部樓層
本文章最後由 小徐 於 2013-10-16 21:31 編輯

回覆 26# 永和達
哈.這個好玩.^^
忙是好事.
但身體顧好較實在.
發表於 2013-10-18 00:48:49 | 顯示全部樓層
回覆 26# 永和達


    感謝教導... 一定要來平衡自己的鐵扇..
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| 申請帳號

本版積分規則

小黑屋|手機版|台灣經典 Mini 玩家

GMT+8, 2025-5-1 14:40 , Processed in 0.040337 second(s), 18 queries .

Powered by Discuz! X3.4

Copyright © 2001-2021, Tencent Cloud.

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